1874年,一个俄国摄影师来到武汉,拍下了江城历史上最早的照片
2023-05-30 15:07:16
故乡的旧影
(相关资料图)
清同治十三年(公元1874)年,俄国摄影师阿道夫·伊拉莫维奇·鲍耶尔斯基跟随俄国科学和贸易考察团来华考察,鲍耶尔斯基一行经蒙古进入北京,接着又到了天津、上海,沿长江行至湖北,而后前往陕甘。在行程中,鲍耶尔斯基沿途拍摄了200多张照片,他的镜头对准了路途上看到的各类人物和人文景观,从而让150年后的我们有机会见到同治、光绪之交晚清的社会面貌。
1874年的汉口广东商会。雕梁画栋,翘檐飞角,非常气派。为了适应清代繁荣的商贸活动,各地的大商号股东们联合聚资,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专为商家、客户服务的商务会馆,俗称“商会”。会馆的作用很多,会馆里有房屋,可以提供给同乡、同业聚会或寄寓。商会到清末更为兴盛,所谓“走通都,过大邑,见夫士商云集,或游宦或服贾,群然杂处其地,罔不设立会馆”。
1874年的崇阳县街景,崇阳县属湖北武昌府,崇阳县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自古就有“人间新天府,世外小桃园”之称。
1874年的武汉,一群人正在辛勤劳作的场景,从照片中看不出他们具体在做什么,猜测可能是在煮蚕茧和抽丝。这些工序都是丝织业的流程。
1874年的武汉,一个骑马的官员。这个官员身穿紫色马褂,骑在马上,一手勒着缰绳,一边侧身看着摄影镜头。从他骑马的娴熟姿势来看,他似乎是一名武官。
1874年,一个正襟危坐的男人的留影。这个男人国字脸,相貌堂堂,他端坐在凳子上,身姿笔挺,目光坚毅,看穿着打扮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。
1874年的武汉街头,一个剃头匠正在给顾客剃头。清代的男子因为在脑后梳着长辫子,为了保持住辫子的造型,每个月都会剃头一到两次,防止头发长出来破坏形象。